打造绿色交通体系、促进生态城市建设

麻涌镇,隶属于广东省东莞市,位于东莞市西北部,地处珠江口北部东岸珠江三角洲平原地带。东临倒运海,与本市中堂镇相邻,与望牛墩镇隔江相望;南与洪梅镇、沙田镇隔江相接;西南连接狮子洋,与番禺市海心沙、莲花山相望;西北与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、广州保税区一桥相连,与南岗、增城市新塘镇隔江交界。
截至2013年,全镇面积91平方公里,辖13个村,2个社区。户籍人口7.39万人,常住人口11.99万人。
麻涌镇先后获得“中国曲艺之乡” 、“中国粮油物流加工第一镇”、“全国文明镇 ”、“中国现代港口物流重镇”、“广东省教育强镇”  等荣誉称号。

历史沿革

宋朝,麻涌镇立村,由于先人爱梅,立村之初名为“古梅乡”,属广州府宝安县所辖。
明朝初期,划归东莞县中堂区管辖,由于此地四周河网密布,同时岸边耕地又以产麻为主,又改名为“麻涌乡”。
建国前夕,麻涌归东莞新四区所管。
建国初至1952年,划入东莞县第八区。
1953年,土改后,又划为东莞县第十八区,称为麻涌区。
1958年,成立麻涌人民公社。
1983年,改为东莞县麻涌区。
1986年,东莞县设市之后,麻涌也随之改镇。

行政区划
截至2013年,麻涌镇下辖麻一村、麻三村、麻四村、漳澎村、大步村、东太村、新基村、川槎村、鸥涌村、黎滘村、华阳村、南洲村、大盛村13个村,麻二社区、麻涌社区2个社区。

文化风俗

粤剧
麻涌镇粤曲文化源远流长,被命名为“中国曲艺之乡”。
 
粤剧表演
 
麻涌镇现有18个曲艺中心。1996年成立了麻涌镇曲艺协会,会员来自镇内各行各业,主要有:农民、工人、教师、干部、企业家、医生等;同时,各村也自己的曲艺社,共有16间,会员达到500余人,年龄最大的80岁,最小的20岁。各曲艺社每星期都在镇文化广场进行周三粤曲专场表演,还经常性参加镇大型文艺演出活动,成功参演了救灾复产义演、文化高地直播车、首届文化艺术节等活动。

赛龙舟

每年农历五月十六是麻涌传统的龙舟节的日子,每年麻涌都会举办规
 W020151105525220356047.jpg模盛大的龙舟竞渡。每当龙舟节日到来,麻涌周边各村的龙舟不约而同地响起锣鼓,集与江面上,相互礼让一番后,擂起锣鼓齐头并进,为水乡民间人皆共赏的一项大型体育活动,之后便分别形成各处不同日期的“龙舟景”。至今,麻涌镇仍保留的龙舟景的有麻涌景(五月十六)、漳澎景(五月初九)、鸥涌景(五月十八)、南洲景(五月十四)。

舞狮
舞狮.jpg

舞狮在麻涌镇流行已久,每逢新春、喜庆日子及各类大型活动,人们喜爱舞狮,以示吉祥。尤在新春伊始(年初一、二、三日),富贵人家邀请一班入屋拜神祈求家宅平安、丁财两旺。表演舞狮,由大头佛引路,打响有节奏的高边锣鼓、主人家点燃喜炮欢迎,并挂青给醒狮采青以作报酬。建国之初,麻涌镇曾有“志信堂”舞狮班,设馆于麻四村八坊两江祖祠内,由武林名师萧基从广州回乡执教授徒。同一时期,活跃于麻涌狮墰的还有麻一村四坊的袁炳均,他先后从事于香港、广州等地的名门狮班活动,深得名师指拨。麻涌镇在原有基础上,各村组织的狮队有麻四、新基、大步、南洲、华阳等村,继承和发扬了舞狮这项传统文化,每年过节,各大喜日子,各村都能派出狮队表演。

名优特产

金麻香蕉:麻涌香蕉种植历史悠久,最早可以追溯至800多年前的宋末元初。经过多年的摸索,麻涌蕉农的种植技术日臻成熟,出产的香蕉色鲜质美、香味浓郁、清甜可口、肉质细腻。

瓜干:冬瓜干是麻涌的一种传统美食。每年的夏天村民们就会把种出来的冬瓜晒成冬瓜干。以前是放在禾秆草上面晾晒的,这样晒出来的冬瓜干更干更香,现在基本都用尼龙网。晒干后的冬瓜干保留着一股浓郁的瓜香味,可以煮汤、做菜,大人小孩都喜欢吃,而且还有清热解毒、凉血润肤、止咳除烦、利尿消肿等功效。

风景名胜

华阳湖湿地公园:位于东莞市西北部的麻涌镇华阳村,与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一桥相连,占地面积2平方公里。以“游龙披锦、云舞泽涌”为设计理念,建设了泽乡花田、芭蕉小筑、湖畔塔影等景点,整个湿地公园集融休闲旅游、农耕体验、科普文化、城市生态功能于一体,具有浓郁的岭南水乡特色。
麻涌八景:广东省东莞市麻涌镇在明末清初,文风鼎盛,民安物阜。人们对地方庆会、景物欣赏,都非常讲究。几经骚人墨客、群情众论,把麻涌八大胜景确定下来,美名曰:“东海渔歌”、“南坦禾云”、“西塘塔影”、“北丫蕉雨”、“魁楼晚望”、“花桥佛庙”、“白鹤榕阴”、“归义钟声”。自此游人若过江之鲫,遐迩闻名。